您当前位置:张恩东摄影 >> 游记与视频 >> 浏览文章

老茶馆的记忆

日期:2016年09月06日         文章点击数:
    结束川西之行,我们从海螺沟返回成都双流机场,大巴车从高原一路下行,听着车里悦耳动听的音乐,看着车外的美景,内心依然留在川西。陶醉在牛背山佛光闪现那迷人的一刻;陶醉在云海翻腾,日照金山的美景中;陶醉在海螺沟红石耀目,冰川圣洁的震撼里。然而最令人兴奋的是领队李万江老师中途临时决定,要去拜会机场附近的彭镇百年老茶馆,这一消息给美好的心境又增添了一片阳光。
    车子不知开了多长时间,当停下来的时候,已经到了彭镇老街。彭镇不大,杂陈,景貌也很一般,街道和房子既没有现代村镇的整齐,也没有古街古镇的陈旧。如果不是老茶馆让人慕名而来,一般游客鲜有造访。刚刚进入镇子,便感受到了一种悠闲的氛围,喝茶的,聊天的,摆摊的,看着满车的人走到身边,仍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,看来他们已经适应了外人的造访。没走多远就是我慕名而来的老茶馆,眼前的老茶馆是一幢平房,没有店名、也没有招牌,占地约二、三百平米,两面临街,前后门前各自摆着长长的木质旧铺板。老茶馆店堂里木梁木柱已有点歪歪斜斜,木头透着年代陈旧的颜色,整个茶铺仿佛在告诉你,它已经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。

老茶馆的记忆

老茶馆的记忆
    走进茶馆,看到陈旧的老式穿斗房,黑乎乎的墙面处处露出了斑驳的竹篱笆,当一抹阳光从狭小的天井照射进来,洒在灰色的老虎灶上,整个堂子越发昏暗更显其岁月的沧桑,紧挨着老虎灶的大石缸装满了过滤泡茶使用的清水,青苔爬满四壁,清水如镜.地上面凸凹不平厚厚的“千脚泥”与早已褪色的竹椅板凳相得益彰,特别是老茶馆里书写的那些文革时期红色的历史积淀,虽然过了这么多年,这里依然还保留着许多当年红色的记忆.....,我对这些文革时期红色题材的画面记忆犹新,这些红色的痕迹唤起了我许多学时的记忆。当天最惹人眼目的还有四位茶馆新贵,二十几岁的年龄,西装革履,潇洒帅气,边喝茶,边拍照,举手投足彰显当代流行青年的气质,这几位茶客与这座百年老店形成强烈反差,我相信他们不是这里的常客,但或许偶尔也需要这样的环境。在这里拍照不需要影棚设计,不需要刻意雕琢,拍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。
老茶馆的记忆

老茶馆的记忆
    看见那些老茶桌、老竹椅、老茶客、老茶壶,给人恍若隔世之感。据说四川过去像这样的老茶馆多如星棋,如今像这样依旧保留 “原汁原味”的茶馆,可谓寥寥无几了,它的存在为历史留下一点“茶文化”的踪迹!给现代化的生活增添一些“调味品”,也给人们生活增添一些质朴的情趣和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依存的、弥足珍贵的情愫。
老茶馆的记忆

老茶馆的记忆

    我对于拍摄纪实类题材很少,但彭镇老茶馆从我看到他的第一眼,就非常感兴趣,他透着浓厚的历史,透着乡里乡亲浓浓的人情,透着四川大地纯朴的茶文化。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,没有人们浮躁的身影,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清闲平淡的生活方式。这里的茶客们每天早晨都陆续来到了老茶馆,一杯清茶,聊聊天、玩玩扑克等....这都是这些茶客每天生活的一部分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。其实老茶馆很简陋,木桌竹椅,瓷杯粗茶,放在老虎灶上,吱吱儿冒着热气的铁壶,在阳光下让喝茶的人感受到了阵阵的惬意。斑驳的台面,朔料壳的暖瓶,吱吱作响的竹椅,茶客们的老汗烟组成了这座老茶馆的独特风景线。这些茶客很淳朴,面对我们的镜头一点不反感,有的人还特意整整衣领,配合我们随便拍摄。由于要赶飞机,我恋恋不舍就要离开的时候,真的感觉停留的时间太短暂了,虽然只有不到三百平方米的茶馆,但是需要留在镜头里的画面太多太多,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拍摄底蕴不够,不能深刻的表现这座老茶馆厚重的民俗文化,也许恰恰这些给了我再来这里的理由。
老茶馆的记忆

老茶馆的记忆
    当我回来翻看老茶馆的图片,仍然被一幅幅纯朴的画面所感染,茶馆曾经是成都本土文化的一张名片,现今已在社会的演变和城市进程中慢慢地消失,而这家老茶馆的第六代传人,还勉强艰难地维系着这种文化。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,让更多的人知道,成都还有着这种大众化,平民化,最接近老百姓的市井文化。在不断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中,这种文化还能存在多久,真的不得而知。
上一篇:蜀中仙山,一生值得挑战的地方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梦幻的冰雪画廊——伊春大平台
版权所有 Copyright@ 2010 张恩东 版权申明: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..     站长统计